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
電影節的 passion
當大家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其實已身在韓國,參與一年一度的全州國際電影節,看電影之餘同時與韓國老友聚舊。全州國際電影節今年已踏入第十個年頭,對外國人而言,知名度當然沒有十月初舉行的釜山影展高,畢竟釜山影展雖然年輕,但主辦單位目標明確,不用數年時間已令影展有聲有色。遺憾的是愛電影兼愛韓國的我,每年十月都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未能動身,與釜山影展總是緣慳一面。號稱韓國第二大影展的全州電影節,我倒是去過三四次,總算也能體驗地道的韓式電影節,更何況好友在全州電影節工作,當然能讓我有更 insider的體會。
或者你會認為,全州作為韓國的中型城市,主辦的電影節規模也不會怎麼浩大吧。的確,和剛閉幕的香港國際電影節相比,全州電影節無論在歷史、規模、映期、觀眾人次等各方面都可能相差甚遠。要看世界各地精選電影,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選擇其實更多元更豐富。單純從看電影的角度來看,這個論點是成立的。然而,我總認為電影節之所以稱為電影節,當中節慶的感覺和元素也實在重要。大抵全州畢竟人口不多,城市規劃也較簡單。一個電影節,已是城中一年一度的全民盛事。每年電影節期間,來自首爾或其他城市的民眾都會紛紛湧到全州,坐三小時的火車巴士,為的就是看電影。
電影節期間,全城掛滿電影節的宣傳海報和旗幟,而最重要的,是電影節除了播電影,更會舉辦一連串的街頭表演,小型音樂會,甚至在公園裡舉行免費的大型戶外放映,讓電影節成為每一個人的盛事,一次全民皆可參與的嘉年華。我那位在全州電影節工作的朋友告訴我,每年一二月,電影節便會開始招募義工。二百餘個的義工名額,總會引來數千人來競逐,足見韓國人對電影的熱情。
韓國人主辦電影節的魄力絕對令我佩服,但更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他們對電影的認識和尊重。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在播放開幕電影《母親》時,曾因主辦單位在影片還未放映完畢便已進行廣播請大家記得出席酒會,而引起影迷強烈不滿。這種情況在韓國的電影節幾乎不會發生。在全州電影節看戲,影片開始前,總會先播放一段當屆宣傳大使的短片,呼籲觀眾在電影放映完畢時要等 credit 放完才動身離場。難得的是韓國觀眾們非常樂意遵守這個不成文規則,絕不會出現香港戲院credit 一出觀眾便雞飛狗走的浩蕩場面。
Credit 放完,觀眾魚貫離開,更讓我意外的,是電影節的義工早就已在散場的出口恭候,以韓文說出:「多謝來臨全州國際電影節,謝謝你來看電影,請繼續支持和愛全州電影節。」一邊說還一邊報以真摯笑容和心形手勢。我尤其喜歡的是那個愛字。是的,你可以說他們很 explicit 甚至有點肉麻,但在喜歡直接表達感情的韓國,這其實也不算太矯揉。或者,就是因為韓國人充滿 passion 的個性,令我對這個國家如斯喜愛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