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

劇集藝術熱


台灣的文藝青年常有這麼一句話:如果我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往咖啡館的路上。同樣的語境放在首爾當然同樣合適,不過我相信首爾人近期除了到咖啡館外,還多了一項同樣知性的假日節目,就是逛美術館和畫廊。


韓國當代藝術發展其實已非常成熟,傳統的旅遊書會告訴大家到首爾市必遊位於市區的仁寺洞,到那裡的傳統韓國工藝品店閒逛,逛得累了再到滿街林立的傳統茶院喝杯五味子茶,發思古之幽情。我也喜歡仁寺洞,不過總是嫌其有點 touristy,境況就像我們的荷里活道一樣,不是不好,但總是有點不太對味。早前到首爾一遊,和朋友在仁寺洞約好,循例穿過仁寺洞後,但見一條滿佈古代石牆和樹木的步道,再走十多分鐘,我們便到了近年首爾大 hip的三清洞。三清洞沿路都是別具個性的畫廊和 cafe,當中的 café更是家家不同,有些是美國式的兩層倉庫,有的是當代簡約北歐風格,令我這個咖啡痴心大心細,不得不盤算我的每日咖啡因攝取量是否已達上限。


喝完咖啡,當然要投入這裡的當代藝術世界。三清洞的畫廊大多展出風格較現代的作品,而最精彩的,是部份畫廊內裡展示抽象藝術畫,但外部建築卻是傳統韓屋風格,新舊交融,凸顯韓國的文化特性。能和三清洞新興藝術區匹敵的,還有同樣令我流連忘返的弘大。弘大其實就是弘益大學的簡稱,是韓國最著名的藝術大學,也因而令附近一帶的畫廊特別蓬勃。最令人興奮,是這兒的畫廊除了展出慣常的平面作品,還有不少裝置和錄像藝術的發展空間,而且畫廊職員大多很樂意細心解說,即使不懂韓語,也可以拿英韓對照的單張參詳。


雖說韓國年輕一代大多愛欣賞當代風格作品,然而近日韓國報紙文化版的頭條,卻總是傳統韓國畫的天下。傳統韓國畫突然人氣急升事出有因,事關由有韓國國民妹妹之稱的電視劇《風之畫院》早前熱播,令韓國人對她飾演的朝鮮時代畫家申潤福充滿好奇。更何況,申潤福在當年保守的社會氛圍中,難得堅持理想,甚至不惜女扮男裝,才能跟從師傅學畫,令這位韓國史上首位女畫家更添傳奇。11月份在首爾澗松美術館舉行的朝鮮時代書畫展,便因展出了申潤福的名作《美人圖》,令場館日夜水泄不通,展覽最後一日更有二萬多人次前來參觀,韓國突然掀起藝術熱潮。突然想起,和風之畫院差不多時間播映的電視劇貝多芬病毒,以管弦樂團指揮和小提琴家的故事為題材,令韓國也掀起一股古典音樂熱。透過電視劇來推動藝術文化,似乎比學校教育更有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